长征7号都一箭三吃了,你还不说航天旅游好?
脚踏实地,仰望星空
前言
这是本号去年写的文章,当时本号还没开博,就让@航空物语 代发。今天听说发射天舟二号飞船的长征7号火箭再一次推迟起飞,点火时间从工作日凌晨变成了下周六(2021年5月29日)晚上。一发火箭三次“发射”,使得文昌当地旅游接待行业也一箭三吃,成了因为推迟而“获益”的群体。当然这不是嘲讽奋战一线的航天工作人员(他们是最辛苦贡献最大的一群人),只是想说明航天对社会有巨大牵引作用,这巨大能量应当被充分利用。单单一个航天旅游,就可以为海南再拉动0.5%的GDP。
下面是建议发展航天旅游的旧文,首发于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启程之际。如今探测器已经着陆,回过头来再看一遍文章,或许又有新的领悟。
今天,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,中华民族将第一次迈出地球,造访另一颗行星,这也是人类为了自身福祉而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。
不过,身在现场的我却想把镜头调转180度,匀给翘首以盼的“围观群众”。
帐篷支起来
吊床挂起来饮料喝起来
烈日当头热情更高
人山人海,人头攒动!今天究竟有多少人涌入发射场所在的文昌市龙楼镇,或公干或旅游,一睹天问风采?
询问了不同的工作人员,说法是3万到30万不等。要知道,整个龙楼镇的人口,也只有区区2.6万!
直接结果是:
海边客栈挂出了几千元的高价,希尔顿之类高档酒店直接满房;
尽管发射前12小时就实行交通管制,可观看场地周围的马路,依然被私家车大巴车堵出几公里;
龙楼镇上的大排档,一个晚上至少翻台5次,后来需要拼桌,晚上10点都还有客人。年轻的餐厅老板当着小语的面,直接躺在椅子上,猛抽烟,一边说:“太累了,等一下再点菜,让我休息一下,哎哟……”
停出几公里外的车龙
紧邻发射场的鲁能希尔顿酒店,连价格不算便宜的酒吧都爆满了
比体感超过40度的烈日更热的,是人的热情!这还是在官方从来没有宣布天问一号具体发射时间,全国各地群众都是自己通过各方消息“自干五”(自备干粮的五毛)摸过来的情况下!
以每个前来观看发射的人平均消费1000元计算(岛内观众花费少于此数,岛外应大于此数,取中间值),3万人就是3千万收入,30万人就是3个亿!如果政府和企业把航天旅游当做一个商机来认真开拓,文昌一年有10次左右发射,那么全年增收2、30个亿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。
2、30个亿是什么概念?2018年龙楼全镇生产总值33.14亿元,这笔钱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龙楼;2019年海南全省GDP 5309亿元,这笔钱足够把全省GDP增量再拉高0.5%。
发射现场,精明的酒店和商家已经借力做起商业活动和夏令营了
除了GDP以外,还有无形价值。
这次发射,恰好与美国国家地理的采编团队和@瘦驼 @翼下地球 等著名科普博主聊了聊科技教育话题。大家很关心的一点是:怎样让年轻一代爱上科学?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储备人才?
以航天为例子,借用@瘦驼 老师观点,虽然我们已经有很多精彩的科普读物、视频、图片,但只有发射现场那种排山倒海地动山摇的震撼,才能使人心潮澎湃,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,建立起关心全人类未来命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
而为什么目前航天还属于非常小众的话题?为什么我们的人才梯队建设还有提升空间?这或许与行业的“广告”方式有关。
我们之所以对一些广告、一些产品记忆犹新,是因为广告很有创意,和/或者广告被重复多次(不信?跟我念 恒 - 源 - 祥 -,……)。前者好理解,而后者却常常被忽略。
我们的航天公关,目前就有些“太不广告”。哪怕简简单单一个发射时间,最靠谱的信息来源竟然常常是几个航天博主的暗示;而发射过程直播与否,更是薛定谔的安排,都看运气。这既不自信,也不反映行业客观情况,也不符合营销推广的思路。也就是说,让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的两个重要因素,一个都没沾上。
回到航天旅游话题上来,如果对外公开透明度较高的文昌发射场能把航天旅游运营起来,把每次发射都变成一次官方协助、全民参与的航天节日,一年重复10多次,当群众对此习以为常,把它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那么年轻人在择校择业规划人生的时候,会自然而然想到“航天”;普通民众聊起国家大事的时候,也会高频率说到“航天”。一种为了国家、为了全世界的使命感油然而生,这是甚至可以改变人类命运的潮流。
而在实现这一切的过程中,还可以一边挣钱。
文昌,真的很美,很适合旅游。
文昌航天发射场外围实景